导师

唐希源
唐希源,北京大学助理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他分别于2012年和201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(UT Austin)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。2015至2017年期间,他于Silicon Labs担任芯片设计工程师。2019至2021年期间,他在UT Austin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。
他为IEEE高级会员,并担任ISSCC技术委员会成员和IEEE Solid-State Circuits Letters副主编。他于2020年获得 IEEE Solid-State Circuits Society Rising Stars,2016年获得 Silicon Labs Tech Symposium 最佳论文奖,2011年获得国家奖学金,2010年获得上海奖学金。
博士研究生

罗昊洋
罗昊洋,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、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研究生。他于2021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学士学位。他的研究兴趣包括:存内计算,计算架构和硬件安全。

刁海康
刁海康,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研究生。他于2022年获得复旦大学硕士学位,于2019年获得复旦大学学士学位。他的研究兴趣包括:存内计算、模型压缩和加速。

王宗楠
王宗楠,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、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研究生。他于2022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。他的研究兴趣包括: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。

王璟鹏
王璟鹏,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、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研究生。他于2023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。他的研究兴趣包括: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。

孔子琛
与王源教授共同指导
孔子琛,于2023年获得北京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士学位,目前正在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。他的研究兴趣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和模拟IC设计自动化。

杨嘉畅
杨嘉畅,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、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研究生。他于2023年获得东南大学学士学位。他的研究兴趣包括: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。

李秉芮
李秉芮,20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,获得理学学士学位。目前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、集成电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。他的研究兴趣包括:传感器前端设计、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。
他于2023年获舒琦奖学金,2022年获汾酒集团公益奖学金,2021年获校三等奖学金。

刘亮
刘亮,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、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研究生。他于2024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。他的研究兴趣包括: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。

王嘉瑞
王嘉瑞于20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,获得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学士学位,并被授予2025年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。他目前正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集成电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。
他希望在探索面向人工智能的传感器接口和模拟/混合信号电路的旅程中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并一同成为前沿技术发展的推动者。

包镕嘉
包镕嘉,202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,取得学士学位。本科期间,他曾于2024年获得国家奖学金,于2023年获得成电之友奖学金。目前,他正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、集成电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,专注于便于系统集成的高性能信号链研究。
毕业生
宋嘉豪,博士后研究员,2024,UCSD
申子龙,博士生,2024,圣邦微
唐嘉珺,本科,2024,普林斯顿